《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环保产业产值规模力争超过2万亿元。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涌入这个市场,环保市场真正进入了战国时代,那么作为一个资本驱动的产业,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到底该如何生存呢?

环保产业进入战国时代 小微企业何去何从?
渗坑、强酸、17万平方米……几日前,一家民间环保组织公布了河北、天津几片污染区域的航拍照片,绿色农田变成红黑色或黄褐色,景象触目惊心。
17万平方米什么概念?相当于21个足球场!随着华北大面积污水渗坑事件持续发酵,水污染防治也被推上风口浪尖。
一吨废酸的处理成本几千元,而违法倾倒造成至少几十万方水的污染,加上土壤和地下水的修复,成本至少几千万。
中国投资人中心合伙人陈宇飞表示,违法倾倒得不偿失,污水处理企业或面临巨大市场机遇。2017年是水污染治理的产业大年,今年作为水十条阶段性目标完成期限,污水处理设施改造、黑臭水体治理等任务的推进将加快。
业内人士称,成立不久的雄安新区引动了以白洋淀为重点的水处理市场热潮,而此次华北超大渗坑事件正是污水治理提档加速的催化剂。权威预计,华北地区的水处理投资,总规模将达5600亿元。

空气污染开始走向全球化,环保治理成为全世界共同的议题。严峻的环境形势正在倒逼环保治理力度的加强。
据统计,与去年相比,环保部在一般公共服务、科学技术、社会保障等支出基本持平,唯独在节能环保支出这一项增幅接近50%,由294791.2万元增加到441856.5万元。政府投入加大对整个环保产业来说无疑释放了一个积极的信号。

绿色节能环保产业的春天真的来了?2017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PPP、政府购买服务与第三方治理等不断完成新突破,《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快发展先进环保产业,到2020年,产值规模力争超过2万亿元,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环保领域……
中国投资人中心合伙人、投融界总裁陈宇飞表示,要在2万亿规模的市场上分得一杯羹,首先要找对细化的领域风口。虽然环保产业发展速度很快,但生态环境问题依然十分突出,还有近70%的环境治理需求还没有被挖掘。
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曾公开指出,环保不是发展的包袱,而是机遇。用金山银山,换绿水青山环保是未来经济道路的唯一选择。
环保行业越来越重资产化,中小企业只能夹缝生存?
2017年第一季度,近60家环保挂牌企业登陆新三板,后还有一众排队者。分析认为,环保产业越来越表现出重资产化趋势。行业竞争激烈,未来有一定技术优势的创新型环保企业才能有较大成长空间。除了技术驱动型和人才驱动型之外,环保行业还属于资本驱动型。
我们这个行业根本上说是一个缺钱的行业,是需要有大笔的资金来推动我们这个行业的发展的。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想把规模做大,项目做多,也一直会处在一个缺钱的状态。3月31日,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马辉在中国环境报主办的环保企业与融资上市沙龙上作此表述。马辉认为,打通融资渠道有助于企业飞跃式发展。
如果仅仅依靠银行信贷获取资金和财政资金很难满足环保产业发展资金的需求,环保产业要想进一步的发展,除了需要政策的落地外,还必须另辟蹊径,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中国投资人中心合伙人陈宇飞也提到,在环保融资领域,第三方融资服务平台的作用开始凸显。

但在资本的强力推动下,不是所有的环保企业都能杀出一条血路。
大型环保企业纷纷上市,并购扩张,动作潇洒。一些原本不属于环保圈的野蛮人,也企图斥巨资加入搏斗,环保市场真正进入了战国时代。有人放出豪言未来环保领域50%的小微企业都是要死的!
最近几年,尤其是推出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后,10亿以上项目规模变成寻常,而这种规模是中小企业无法承受的。业内人士称,投资机构对中小环保企业投资量减少,小微企业在市场生存上面临很大压力。
环保行业规模化发展成主流,龙头企业赚得盆满锅满。一味追求同质化,但却没有技术含量的中小企业是注定要被淘汰的。
陈宇飞指出,德国人口虽只有8000万,但其却塑造了2300多个世界级品牌,环保行业也一样,小企业不是完全没有生存空间。小微企业要想在此番洗牌大战中生存下来,必须走精细的技术化路线,提供具有科技含量的服务。
注:本文有删改
原标题:环保产业暴风眼,50%中小企业将尸骨无存?